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罕见萎缩,中国经济在抵抗疫情中率先强势复苏,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中国经济2020年增长1.8%,成为全球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回暖将起到积极且持久的作用。

宏观大势

截止2020年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其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全庭农场超过10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22.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89.3万个。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产业扶贫政策覆盖了98%的贫困户,贫困地区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建成各类产业扶贫基地超过30万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布实施,党的农村工作条例颁布施行,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2020年,中央财政共支出专项资金45亿元,通过先服务后补助的方式,在29个省区市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支持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等全程”保姆式”服务。项目受益对象主要聚焦小农户,要求小农户受益资金比例或为小农户服务的面积不低于60%;补贴要补到薄弱环节、关键环节,同时鼓励探索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的补贴方式。

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行业足迹

2020年是农机化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双循环大格局下,内需坚挺拉动了农业及相关产业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继续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农机工业乘势而上,装备水平加快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28亿千瓦。建成453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推进,三大主粮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率分别达到34%和30%,农业机械化正在从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延伸拓展,农业生产方式继续上演历史性转变。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2020年8月10日,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报告指出,农机行业整体研发能力较弱,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基础材料和配套机具质量不过关,成为影响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大制约。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规模大、覆盖广的农机制造业体系,但高端装备产业国产化、自主化水平较低依然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球农机市场,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继而成为””,将是”十四五”期间的重大考验。

2020年,农机装备产销逆势回升,产业格局出现新变化,企业集中度提高,不合时宜和浑水摸鱼的企业遭到市场过滤和淘汰,黯然退场。优质企业销售形势看好,普遍盈利,行业利润总体增长。另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力度加大,推动老旧农机的更新换代,传统农机更新进入高峰期,同时激发了二手农机市场交易活跃度,因今年特殊情况跨区机收受到限制,部分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选择投资农机,购机补贴以及保护性耕作等相关政策也不同程度拉动了农机购买,多方面原因促进了2020年农机市场的繁荣。但同时,2020年在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创新不足,低成本重复竞争的局面仍未改观。一些域市场淘汰残酷进行,投入风险增加,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在所难免。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落实落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进度加快,截至11月30日,使用中央财政资金239亿元,超年度资金40%,支持231万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270万台(套)农机具。探索开展农机购置贷款贴息,投入375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撬动1.1亿元社会贷款,解决1750台机具的筹资压力。全面开展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将报废机具种类由拖拉机、联合收割机2种增至7种,实现法定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机具全覆盖。

2020年,农机装备智能化步伐明显加快,5G、AI、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为农机制造带来了新的机遇。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预测,目前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778亿元,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1.26万亿元。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生产成为必然的大趋势,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为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智能化农机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2020年,围绕粮食安全,推进农机化的政策和规划陆续出台。6月2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设施建造宜机化、生产作业机械化、设施装备智能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到2025年,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以上,设施蔬菜、花卉、果树、中药材的主要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这是层面对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作出系统部署,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行动。

农业农村部围绕健全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推进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推动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主体壮大,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在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超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000万户。

202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在北京召开综合农事服务座谈会。邀请到24家农机合作社、农业生产服务公司负责人进行座谈,共同讨论研究现阶段农机合作社典型模式以及农业生产作业服务情况。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刘宪会长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综合农事服务组织正处在好的发展时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有抱负的年轻人是充满活力有发展潜力的群体,越来越多的高知人才进入农机合作社域,是”十四五”期间农业机械化高水平发展的依托和希望。中国农机化协会及各分支机构都要以做好农机合作社工作为中心,了解合作社,支撑合作社,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做好他们的代言人。

2020年,世界知名品牌国际农机展陆续被迫停摆,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担纲,行业三大协会联手打造的秋季农机大展一枝独秀,在青岛成功举办,防疫大网不仅过滤了病毒,也使展会的各项活动、参展的观众更加规范和化。展会期间举办的报告会和讲座大受欢迎,许多场次甚至一座难求。

202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在疫情爆发严峻时刻,制定防疫物资捐赠方案。购置468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向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对口帮扶的湖北省黄石市、恩施州来凤县和咸丰县,湖南永顺县和龙山县等部分主要疫区,以及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和农业机械化协会对口帮扶的”三区三州”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和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贵州省剑河县、河北省曲阳县和甘肃省永登县团庄村等贫困地区开展无偿捐赠活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的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战略目标,我国将在2035年实现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目标提供物质装备与技术支撑。全面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如何创新协作,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将成为全行业共同的课题和任务。

GB 系列高精密行星减速机GB045/GB060/GB090/GB115GB142/GB180

类似文章